EXHIBITIONS

桑山忠明

日期: 2024年5月11日 – 6月16日
地點: Taka Ishii Gallery Maebashi

Taka Ishii Gallery 前橋將於 5月 11 日(六)至6月16 日(日)期間,舉行於2023年8月離世,以紐約為創作據點的藝術家桑山忠明的展覽。桑山在自身的創作中融入繪畫的樣式,並開創了抽象表現的新境地,本次為本藝廊第2度舉辦桑山的個展,將精選其代表性的作品展出。

桑山自1958年將創作活動的據點轉移到紐約之後,仍維持一貫的作風,以化約主義的思想作為基礎,製作了許多作品。1961年於紐約的Green Gallery舉行個展等活動,在60年代的美國社會,以一名極簡主義藝術領域的先驅者之姿廣為人知。然而,他雖然身為國際聞名的極簡主義藝術家,其創作所獲得的評價卻被侷限在既存的基準,像是歸類在「色域繪畫(color-field painting)」或是「單色繪畫(monochrome painting)」等現有的藝術框架之下。桑山的創作捨去所有的既定觀念,本著實驗的精神,不斷地探究作品中所使用的畫材原料,終身追求著無人能及的藝術之美。

本次展覽聚焦於桑山使用丙烯顏料的60年代,以及金屬漆彩的70年代,由展出的作品可見他與時俱進,不斷突破繪畫表現的創作脈絡。

桑山於1966年發表的系列作品,乃是在嵌入鋁帶的畫布之上,以丙烯顏料平整上色。在早年的創作活動中,他於襯有畫布的和紙之上,以平頭筆刷反覆塗抹混有丙烯溶劑的日本畫礦石顏料,以製作出平坦的色彩表面。而自1963年起,桑山改以丙烯顏料創作,並在最終處理的階段使用亮光漆,為作品表面帶來平滑的光澤感。作品中採取同等飽滿明亮的顏色,反映出當時美國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人造色彩的偏好。此外,由這段時期起,桑山亦開始導入金屬帶材,有別於手繪線條的質感,金屬材料為畫面帶來銳利緊繃的物質線條,強化了作品的存在感。時至1960年代末期為止,該系列作品猶如現代化機械工業生產系統一般,正方或矩形的底板被標準化,且遵循著1:1、1:2、1:3等對稱的造形原理。

至於1970年代發表的作品,則是保留了矩形鋁帶這項元素,使用圓形、半圓形、長短不一的板子並排配置,利用矩形的各種排列組合,製作出畫布形狀不一的金屬漆彩作品。他以金屬灰作為主要色調,隨後逐漸轉變為粉紅色、黃色、棕色、米色等淺色系的組合,並以噴槍完全消去手繪的痕跡,排除了繪畫固有的特性,令人聯想起現代化的機械工業產品,亦成為桑山創作的一大特徵。此外,即便桑山在創作時留有製作年份、創作者、配色名稱等記錄,然而所有作品卻總是「無標題(untitled)」,可以理解到藝術家將自身作品視為一種標準化工業產物的態度。

桑山忠明,1932年生於名古屋(2023年歿),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。1958年赴美,至今仍在紐約從事創作活動。在活動初期,桑山原本使用日本畫的膠彩顏料及和紙進行創作,1961年於紐約的Green Gallery舉行個展之後,便開始使用丙烯顏料,轉為由單色的幾何圖形所構成之平面作品,並於60至70年代期間,在美國的極簡主義藝術領域居於領導性的地位。他的創作並不脫離繪畫的本質,表現者的主觀價值亦不顯露於外,而是志在體現純粹的藝術及藝術體驗,獲得國際間的高度評價。曾於密斯·凡德羅宅(柏林,2021年)、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葉山館(2012年)、國立國際美術館(大阪,2011年)、金澤21世紀美術館(2011年)、名古屋市美術館(2010年)、薩爾茨堡現代博物館Rupertinum展區(薩爾茨堡,2000年)、川村記念美術館(1996年)、千葉市美術館(1996年)、北九州市立美術館(1985年)等地舉行個展。主要聯展則有「Surface, Support, Process: The 1960s Monochrome in the Guggenheim Collection」(古根漢美術館,紐約,2011年)、「The Third Mind: American Artists Contemplate Asia, 1860-1989」(古根漢美術館,紐約,2009年)、「Japanese Art After 1945: Scream Against the Sky」(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等,1995年)、「Vormen van de Kleur(色彩的形成)」(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,1966-67年)、「系統繪畫」(古根海姆美術館,紐約,1966年)等。作品主要收藏於古根漢美術館(紐約)、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、歐布萊特‧諾克斯畫廊(水牛城、紐約)、柏林國家美術館、蘇黎世構成藝術、具體暨概念藝術財團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、國立國際美術館(大阪)等機構。

Press Release Download